从上海回来之后就跟马书海去了趟深圳,见了一下亚飞,交流了一下两家公司的近况。我们跟ShowMeBug还真的要经常交流才是,每次交流都会有些新的想法冒出来。

L1016204.jpg

这次老马提出了,在业务团队中业绩考核的好处。因为有了业绩激励,上架部门,直播部门,客服部门,发货部门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高。所以他觉得一切皆可能用业绩考核来促进,说不定技术团队也可以。没想到亚飞这次也觉得可以想一想,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因为亚飞作为一个资深的技术人理应排斥业绩考核才对。但后来听了亚飞的经历,其实也不得不表示理解,如果技术人工作效率不高,摆烂吃大锅饭,对公司的影响很大。毕竟这帮人通常工资都很高,亚飞其实也在想解决办法。

不过我现阶段还是对业绩考核在技术部门的意义表示存疑。确实如果真的要引入业绩系统的话,Bug率,新点子的数量,代码质量,返工情况这些都是能作为业绩参考指标。然而既然要做一家以人为本的公司,就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情绪。笔者以为自己对技术人还算了解,他们最讨厌的可能就是政治跟各种条条框框。我们不太喜欢用Python,感觉它是一门“害怕你犯错”的语言,设置了各种条条框框让人感觉不适。我们其实是一家有Ruby基因的公司,Ruby则跟Netflix公司很像,相信你的能力,不害怕你犯错,少了很多条条框框,给予使用者极大的权限,多了一种自由的味道。这其实才是回流想走的路子。

前不久看了樊登老师对管理的一些看法,有一句话我感觉挺有道理的,大意是:“当设置了业绩系统,员工每天都在琢磨着怎么赚更多的钱,就越来越少人会想着怎么帮你解决问题,创新点子会越来越少。” 当然这里老师指的是创新型人才,技术部门的人无疑属于这一类别。

笔者琢磨着,当开始给他们引入绩效系统之后。可能要花很大的精力去量化他们的工作,这对技术管理者来说其实也是一种负担,可能人事部门会喜欢干这种事情,不过要有这个时间其实可以干很多别的更有意义的事情。笔者觉得当一个人状态不佳会影响工作的时候,约个时间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坦诚相待要比直接设置一套规则来“逼”他们做事要有用得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而且当有绩效这东西之后,Bug都影响收入的时候,大家写起代码来都会畏手畏脚的,工作效率其实不一定会有所提高。写慢点少些一点,Bug自然少,创新想法更无从谈起。

笔者不知道以后的公司,我们部门会成什么样子,会不会出现亚飞所说的中途摆烂的情况。然而回流技术部门的人,笔者一厢情愿地表示对他们还算了解,他们也了解我,只要技术部门归我管,哪天出现摆烂的情况,不管工作了多少年,直接开除。我跟老马也商量过,这对公司来说是最节省成本的做法,没有什么软着陆一说。

底线设置好了,员工也不需要太过于关注各种指标,反而能专注于手头上的事情,只要想方设法把事情做好即可,说不定能冒出不少对公司有益处的想法。我们也节省了追踪各种量化指标的成本,应该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技术团队还是有点不太一样的,他们是一群很希望做成事情的人,不太需要业绩系统来激励他们赚更多的钱,反而应该给他们多点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他们工作上有成就感了,能力提升了,公司再根据自身情况来提升他们的工资,笔者以为这才是长期主义者的考虑。

不同部门的人思考模式不太一样,需要的激励手段应该也有所不同,不应一概而论。业绩考核体系对于新媒体部门,上架部门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公司为自己赚取更多的利润。然而这对技术部门来说却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激励手段有很多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