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伙冬至快乐啊,已经有段时间没有写作了,最近公司发生了不少事情,无论是对技术部门还是对我个人都有不少的冲击。后面就是参加楚日哥的婚礼,回来之后大病一场,连河源的马拉松也错过了。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一件好事,要是拖着带病的躯体去参加比赛(也缺乏锻炼),也不一定能够完赛,做人最重要的还是不要勉强自己啊。

近期技术部门遭受的冲击这里就不细说了,最重要的还是要面向未来。近期我一直在思考,要是技术部门从一个受人尊敬的部门,变成了一个千夫所指的部门的时候(虽然还没到这个地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后来想了一下,我们要做的事情其实从来就没有变,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让自己更值钱,值钱到哪天回流变了或者回流倒了,都能够找到更好的去处。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似乎我对他们的要求一直都是如此,大家都清楚,要是哪天他们某个人懈怠了,跟不上了,也就只有离开公司这一条路(当然我更希望他们是翅膀硬了自己走)。

我很喜欢凯文·凯利说的一句话:“好好培养员工,让他们具备找到下一份工作的能力。但也要善待员工,让他们永远不想换工作。”对于技术部门的人来说,回流会好好培养他们,我希望不久的将来他们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经营思维,运营能力,希望到时候他们能够自行选择留在这,还是去外面寻找更宽阔的天地。如果哪天回流变了,笔者会欢送他们离开,或者说陪他们离开。

最近找了深圳的亚飞,广州的Rina,小婷聊了许多,对技术部门未来的发展倒是有点想法了。我跟亚飞说,如果以后自己有能力的话,我也希望做一家像小米那样的技术公司,在那里扁平化管理,技术人员能够受到足够的尊敬,不至于遭受“狡兔死走狗烹”这种事情。他们用心研发产品,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让用户开心,且能给公司创造不菲的收入,岂不甚好?

回流距离这种程度还相差甚远,所幸,我们目前有很多需要服务的客户,不管是内部工作人员还是外部的用户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现阶段就能努力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并顺便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跟专业技能,其实是一件双赢的事情。技术部门的人也不用总是闷头写代码,可以从业务中学到很多经营相关的知识,等到每一个人都具备业务视角,能够从更高的维度看待事情的时候,我相信未来不管他们愿不愿意留在回流,都大有可为。我大致列了一下技术部门未来规划的脑图,有点粗糙:

技术部门.png

在子珍的帮助下,富光从Python转到Ruby帮我扛掉了许多研发任务。回流工作压力不小,他们能够顶下来确实不容易。新来的几位后端同事着实能干,已经把整个服务端撑起来了。超哥也越来越有前端主管的样子了,涛哥跟司毅还是稳定输出。跟设计师烨堃的合作也越来越流畅。测试妹子的输出也是稳定且给力。

现在回流的用户越来越多,新UI的上线出现了许多闪退的案例,服务器崩溃也有发生过,我们越发觉得稳定性才是重中之重。不管是服务稳定性还是客户端应用的稳定性都十分重要。我们后面会放慢新功能的研发速度,慢慢把用户体验,稳定性各方面都做起来。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家的能力也能更上一个台阶。

过去App是我们的核心产品,未来也是,然而跟Rina聊完之后我发现可能策略上要稍微调整一下。App的获客链条太长了,且功能复杂,而回流很多用户都是上了年纪的人,酷炫的UI,复杂的功能不一定受这些人群的欢迎。所以我们的瓶颈一定不是因为App的功能不够多,不够酷炫所致。如果要降低获客成本,我们感觉还是要靠小程序,所以后面有打算研发抖音小程序,精简微信小程序,并且把数据监控给做起来,看能否降低运营成本。

开发部门的重心也要转移到运营上以及提高内部员工人效的工作上。否则开发再多的新功能,用户不一定愿意用。用户不买单,线下工作效率不够高,公司肯定亏损,这跟我们一直强调的80% ~ 90%的开发力量投入到10% ~ 20%最有价值的事情上的初衷不符。现阶段我感觉稳定性,易用性,人效的提高,运营、推广成本的降低才是最有价值的那10% ~ 20%的事情。新功能也要研发,不过不会放在很优先的地位,开不开发还是以价值为导向,否则研发更多的新功能用户用不上也是白搭。

以上也就个人近期的一些拙见,也不知道正确与否,不过无所谓了,我们技术团队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很可能都不是正规军,更像是游击队,所以我们试错成本低,错了就从头再来吧。未来我还希望技术部门能够以阿米巴的形式经营,发展出属于自己的业务,有一定的造血能力,既能补贴公司又能养活自己,就是不知道到时候回流这家公司能不能活到那时候了,边走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