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为招聘的事情,跟老板意见有些分歧,弄得不是特别愉快,主要是有些东西也是跟不上他的节奏。

老板的做事方式是喜欢先昭告天下,然后撸起袖子干。而笔者却倾向于所有事情先偷偷地干,成了再昭告天下那就是惊喜,哪怕不成也没什么心理负担不会因为边际成本而死磕到底。

DSCF8295.jpg

老板这种先昭告天下的做法就有点赶鸭子上架的节奏了,难免让人不快,不过既然都把话撂明白了,后面的路该怎么走还是得走下去。本来是想着这次去大西北可以换换脑子,抽时间写写业务逻辑就好了,有啥破事回去再说。硬是没想到,这次西北行途中还给公司增添了两名大将。不过也好,有些时候没法好好写代码,倒是花了不少时间在面试跟团队磨合上,这份工资也算拿的心安理得一些。

其实这次招聘还算比较顺利的,回流技术团队加入了一位前端开发工程师以及一位产品经理。前端研发工程师万新是公司人员内推的,着实没想到十分契合,电话聊了一次之后就把薪资各方面给定下来了。产品经理倒是费劲一些,因为薪资开到了3~5w,应聘的人很多,老板,子珍,见超3个人面试去面试,然后把觉得OK的候选人的面试录像发给我,等我有网络的时候再帮忙参详参详,倒是一种挺新颖的面试方式。阳红是这群产品候选人里面跟我们比较契合的,最后就给她发了Offer,目前还处于磨合阶段。

马云老师也说过,招人不一定要招最厉害的人,但一定要招合适的人。如果组织还处于拖拉机阶段,那么引入一个波音747引擎势必散架。这个时候到底是引擎适配拖拉机还是拖拉机去适配引擎呢?着实是一门学问。最终,我们并没有用最高的薪资聘请最有经验的那位,而是选择了能契合当下发展的阳红作为我们的产品经理也是有这个考量。

选择是不是对的,现在还不好说。如今万新入职已经一周多了,据说各方面适配良好。今天是产品经理阳红入职的第三天,不过这三天下来,我倒是发现要磨合好产品经理这个岗位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

前端工程师倒是还好,直接给予任务告知流程。观察新人在工作过程中的沟通状况,工作完成情况以及代码质量,基本上就能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留下。团队里面其他人都了解团队一贯的工作方式,可以帮忙审查这个人,需要花的心力倒是小一点。

然而产品经理却是另外的存在,我们公司技术团队目前只有10个人(有点寒碜),但是却有两位产品经理。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要怎么让两只老虎不打架,力往一处使,真是一门艺术。而且我们新产品阳红算是在一些有一定规模的团队里出来的,加入一个人数上这么寒碜的团队,要怎么让她不至于对我们的开发力量失望也需要花点功夫。我们团队的开发流程其实有点野,没有太多的硬性指标,很多东西都靠自觉。故而,阳红一进来就开始感觉有点不适应了,有些流程也跟她原来的公司不太一样,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容进来。

这个时候我也感觉不太对,虽然说阳红是很有经验的产品经理,但是如果刚进来就开始做流程上的改革,那么团队其他人反而不适应了。到时候8-9个人去适应一个新同事制定的流程肯定会拖慢开发节奏,大家内心肯定也难以接受。岗位不同磨合方式也应该有所区别。

测试岗位需要覆盖所有的功能点,所以穗桔跟政圆刚进来没多久就很快跟其他人都有接触,马上就熟悉起来了。新来的前端万新因为工作需要,很快也跟后端,测试这些岗位的成员都有沟通,但他跟App的同事却暂时难有交集。产品经理却是一个更为特别的存在,正常就是跟业务方接触比较多,阳红是负责我们App端的数据驱动优化方向的,跟App的同事应该渐渐会打交道,但是跟我们的前端开发,后端开发却难有交集,跟测试更是一个头一个尾,短时间都不太可能打上交道。

于是我的建议还是,让阳红先不急于求全。暂时跟我还有子珍,业务方(老板他们)磨合好,跟其他岗位的磨合来日方长。此外,要慢慢尝试适应我们已有的流程,目前的流程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是至少能及格。遇到有值得优化的地方我们在一起慢慢地去优化掉它,这样的节奏应该对双方都好。等现有的团队磨合好之后再谈流程改革跟团队扩编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原来当这种所谓的技术总监不是说技术水平高就行(笔者显然也不够高),怎么协调团队的成员,降低沟通成本,让大伙工作过程中的阻力更小,矛盾更少都是艺术活。再回头看,现在很多人都在逼技术团队扩编,再加上我们是远程团队,往后的挑战,现在想想都感觉刺激。不过见一步走一步吧,活在当下。